当前位置: 首页 > 警用装备知识

救援避难硐室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8-09-01 15:20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

 一、 系统概述

1) 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确保服务期间受采动影响小。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的避难硐室。
2) 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的避难硐室。
(1)换戴具有空气气源的待救呼吸装置,静等救援。
(2)在避难室内常设救护设备,主要是解决事故发生后救护装置的即时供应和补充,为逃生人员更换时间较长的自救器,以便继续走出较长的巷道脱险,为遇险人员安全逃生到地面续航。
(3)为矿山救护队建立临时救护基地,提供人员休息和对危难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二、永久避难硐室建设
永久避难硐室的选址
1) 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2) 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3) 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4) 尽量靠近辅运大巷,易于得到救援,快速撤离到地面。
 
2永久避难硐室的构建及设计
 
(1)区域划分
避难硐室内部分为过渡室和生存室。
过渡室的功能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避难人员的进入而污染硐室内部的空气,过渡室内设有气幕隔离系统和卫生设施。
生存室的功能是为避难人员提供氧气、水、食物等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及配套系统,营造出一个可以提供96小时需要的生存环境,等待救援。
 
(2)规模尺寸
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8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
S=1.0×80=80 m2
S=3.0m2
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计算其长度:
a=80×1.2÷4.0=24 m;
a=3.0÷3.0=1.0m;
a=a+2a=24+2=26 m
3、根据永久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和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时,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4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6 m可满足要求。
(3)支护方式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整个避难硐室截面形状初步设计成直墙半圆拱形,根据截面形状和以往支护经验,避难硐室由岩体向避难硐室内部支护方式分别为锚网(索)联合支护;喷浆层;充填材料层;钢筋混凝土层,
具体支护参数是:一次支护采用让压锚杆锚索+双钢筋托梁+金属网片+喷射100mm厚砼联合支护,其中拱部顶锚杆尺寸为φ22×2600mm,间排距为800×800mm,帮锚杆尺寸为φ22×2400mm,间排距为800×800mm,锚索尺寸为φ17.8×8300mm,每排5根,排距取1.6m;二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强度为C30)进行支护,厚度为300mm,φ8mm结构筋的间排距为250×250mm。
(4)永久避难硐室配套系统
为了保证避难硐室内人员的生存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共设置了如下子系统:防火密闭系统、气幕喷淋系统、空气净化及除湿系统、供氧系统、降温系统、生活保障系统、附属系统、压风系统、供水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供电系统,备用系数为1.2。
三、 子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设置地点及支护
设置地点 硐室设置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布置在稳定岩层中时,前后20m范围内巷道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布置在煤层中时,有控制瓦斯涌出和煤层自燃措施;安全出口符合相关规定。
支护方式及材料 硐室及巷道前后20m范围内采用锚喷、砌碹等不燃性材料进行支护。
二、硐室建设工程
生存室 1.:净高≥2m,每人有效使用面积≥1.0 m2;2 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及手动阀门。
过渡室 1.净高≥2m、面积≥3.0 m2;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3. 单向排水和排气管及手动阀门。
硐室形状与颜色 拱形或梯形、内部为浅色。
防水措施 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m。
密闭门 1. 防护密闭门(观察窗);2. 开闭灵活、密封可靠,能够里外锁死;3. 密闭墙掏槽深度不小于0.2m。4. 向外开启。
风水管线保护措施 保护距离≥20m。
三、避难硐室功能设施
氧气供给 压缩氧或自生氧供气。
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出口压力0.1~0.3MPa,供风量≥0.3m3/min•人,连续噪声≤70dB(A)。
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管路应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
有毒有害气体处理 处理CO2能力不低于0.5L/分站•人;处理CO能力应保证在20min内将CO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
温湿度控制 温度不高于35℃;湿度不大于85%;保证紧急避险设施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
人员定位 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安全监测监控 配备独立自带电源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
独立自带电源的内外环境参数监测
1、生存室:O2、CO、CO2、CH4、温度、湿度监测,自带电源断电后独立工作96小时以上。
2、过渡室:O2、CO、CO2、CH4监测,自带电源断电后独立工作96小时以上。
3、外界:O2、CO、CO2、CH4监测,自带电源断电后独立工作96小时以上。
视频监控系统 要能对硐室内外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控,并与矿井视频监控系统连接,硐室内设置显示装置。设备自带电源断电后独立工作96小时以上。
自救器 有效防护时间不少于120min的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数量为额定人数的120%。
通讯联络系统 直通电话,无线通讯或应急通讯。
照明 一体式矿灯、矿用防爆日光灯和应急照明。
排泄物收集 集便器。
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的种类、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灭火器必须在保质期内。宜采用干粉灭火器,且容量不少于40㎏。
工具箱 担架、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铜锤、铜锹、铜镐、拐棍、扳子、钳子、螺丝钉等。
急救箱 绷带、纱布、速效救心丸、云南白药、剪刀、血压计、注射器等。
基本生存保障 食品不少于5000kJ/人·天,饮用水不少于1.5L/人·天。
动力保障 配备在紧急情况下满足基本生存条件的动力供应设施,如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
指示牌 硐室(救生舱)入口标识牌、巷道指示牌、硐内操作指示牌。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